HTML clipboard
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文化园地 > 正文

记忆的变迁

时间:2016-05-18 来源:未知 作者:张友青 点击:

  作者系县中医院的一名护士,通过自己从学生时代对县中医院的模糊记忆,到工作后的深入了解,见证了县中医院十几年来从濒临关门歇业,到现在设施齐全、功能完善、服务一流的中医综合医院。文中的描述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和内心深处的真情流露,也是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感受,期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关注中医院,了解中医院,认可中医院,信任中医院。

 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无限个记忆,如果说记忆是有味道的话,我觉得它应该是五味杂陈。当我们嗅到相同的味道时,就能立即响起当时的情景、季节、地点、与之对话的人,统统随着味道从记忆中被翻了出来,就像一个分割明确的收纳箱,我们的记忆随之检索,我们曾经看到过的事、听到过的话、都一一呈现在眼前,也是这无数的记忆让我们慢慢看清一件事物的真相、一些是非的对错、也能见证一个单位的衰败、成长、辉煌!

  初二暑假的一个下午,我随母亲去看望在中医院实习的哥哥,说实话对于一个生长在农村、很少进城的我来说,心情是多么激动,那种感觉美好而高尚、敬畏又胆怯。来到住院部三楼,站在医生办公室门口,我看到了这样的场景:办公室里四张紧凑在一起的黄色办公桌、两把太师椅、几个小方凳、墙上一个白色长方形的灯箱破旧不堪,但显然还能使用(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看X光片的观片灯)墙角一个水泥池子,里面乱七八糟的垃圾一览无余,多半是烟头和“大脚板”茶叶,经过岁月的洗礼办公桌油漆已经斑驳,也出现了大小不一的小窝窝坑坑,上面不知被多少人的手勾勒出了各种图案、字迹,桌子的背面倒还清晰地看到一排数字:郊-035-卫,哥哥正和几个年龄相仿的医生在玩俄罗斯方块。看到此景,妈妈异常生气,人还在原地,声音却已经飘进屋:你个不听话的娃子,就晓得玩,不好好学习,看明儿咋找得到工作,哪个(单位)要你,我们这么大老远的来看你……只见斜对面桌子上一个“老夫子”的大夫慢慢扭转身体,可爱的老花眼镜低低的压在鼻梁上,微微抬起那双布满鱼尾纹的双眼,好奇的打量着我和母亲:这是你们哪个娃儿的妈呀,我们这没事做啵,我们现在工作人员比病人多,总共就七、八个病人,今儿还有几个出院,上个星期五的一台阑尾炎手术,他们几个娃子都抢着上手术台……我挪到老者的身旁,偷瞄了一眼那本书,没想到却是我最爱看的路遥的《人生》。我欣喜若狂,不解释、不请词,拿起来就快速的浏览起来,大人们的对话于我已经听不到了。

  这是中医院给我的第一个印象,由于那时候年龄尚小,再加上有路遥的《人生》陪伴,我能回忆起来的也就这些了。

  九十年代末期的初秋,我有一星期的进城学习微机课的机会,一个傍晚我与同学一起到公路局她姐姐家吃晚饭,路过中医院门口听到里面人声鼎沸,遂驻足观望,只见一堆人围着一个看似领导模样的中年男子,气愤而又斥责的话语此起彼伏:“你给我们说说,为啥子我辛辛苦苦上班几个月,最后一分钱工资领不到,还要倒找医院钱?”“xx医生两口子都到别的医院上班去了,就是因为你给不起人家一个月300块钱工资,明儿有点本事的医生都走了,我看医院也不要开了!”“医院没有病人,我们没有收入,你让我们咋过日子,家里老小等着工资买粮买菜!”“你看吧,实在不行我们把大门一锁,把医院房子卖了,钱分一分算了……”我平生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场面,拉起同学就走,还是到姐姐家吃饭吧,不能因为不相干的事坏了我们的心情。

  人们总喜欢用“襁褓中的婴儿”来形容一个人物、一件事物、一个单位还经不起风雨,需要人呵护,但我实在不想把这么美好的词汇糟蹋,我觉得用“风烛残年”来形容更贴切,那种焦躁不安、看不到希望、愤怒悲伤、沧桑衰败不正是中医院当时的境况吗?

  这是中医院给我的第二个印象,回忆起来依然让人感到寒酸、凄凉。

  2002年仲春的一个上午,我陪大伯父到中医院看中医。走进大门,看到的依然还是那个小两层门诊,走廊还是很黑暗,门窗依旧破落,但我看到了人气,看到了整洁,在门诊楼前的场院里几十个病人在晒着太阳输着液体,一群孩童在嬉笑打闹,护士穿梭在每个患者之间,看看这个、问问那个,语言温柔而体贴,动作娴熟又麻利。在大伯父候诊的时间段里,我一个人来到哥哥曾学习过的地方——住院部,只见护士站没有人在,住院病人一览表上显示43个病人,正在我查看的档口,一个大眼睛美女护士急匆匆从病房回来,手里端着治疗盘,看到我后她取下口罩,笑容满面的问道:请问你有啥事?是看病人呢还是找医生?好美的笑脸,好悦耳的声音,我不好意思的语无伦次起来:我随便看看,参观参观,学习你们呢!她赶忙说:哎呀,现在正是集中治疗的时间,你看到处乱糟糟的,快到里面坐,我给你倒杯水喝。她嘴上说着话,手里却麻利的整理着治疗盘,看到她实在太忙,我赶忙找了个理由离开了。出来的时候太阳暖融融的照着我,不由得驻足远眺,目光所及一片清亮,没有一点灰尘,远山上的树木正抽着嫩芽,淡淡的一片绿……

  就在这一年我从卫校毕业,回到家乡的卫生院工作。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,我也加深了对中医院的了解。原来在2000年的七月份,上级对中医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,重新任命了院长。新班子接手后,首先稳定人心,提出了两个确保:确保临床用药及时供应,确保职工工资按时发放。然后是理顺关系。之前因为医院濒临倒闭,很多单位和部门都与中医院断绝了联系,甚至连水、电都断掉了!新班子只能一个单位一个单位的跑,一个部门一个部门的求,终于把以前断了的“线”又重新接了起来。在此基础上,医院采取多种措施扩大病源,坚持“面向农村、面向农民、面向中低收入家庭”,出台了“关于减免收费提供优质服务的决定”,终于使医院一步一步走出困境,迈上正常发展的轨道。

  带着仰慕,带着憧憬,20039月,我不胜荣幸地加入到郧西中医团队,成为了其中一员,从此开始与中医院同呼吸,共命运,亲身经历了中医院一步一步走出困境,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,也切身体会到了内在原因。

  当时的中医院,刚刚从极度困境中走出来。房屋仍然很破旧,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二层门诊小楼,已然成为危房,一栋五层的住院楼,面积也只有3000余平方;设备仍然很落后,最好的设备是一台500mAX光机;全院也只有内科和外科两个病区,与乡镇卫生院没有大的差别;职工工资水平仍然比较低,一个高年资的业务骨干,一个月也拿不到1000元的工资。但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,医院内外处处都干净整齐,人人都精神抖擞,医护、医患、护患之间,关系都十分融洽,人人都能从内心把医院的事当成自己个人的事情来做。也许,这正是医院能够扭转颓势,走出困境的基础吧,我想。

  到中医院报到的第一天,我领到一本淡蓝色的小册子,这是一本《郧西县中医医院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资料汇编》,20023月召开了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之后,医院组织专人将职代会通过的各种决议、章程、报告、条例等收集到一起装订成册的,有中医院过去一个时期的全面总结,也有今后五年的发展规划,有医院的工作总纲《院务工作规则》,也有职工的行为规范。我用一周的时间认真学习,对中医院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。新一届院领导班子对医院有准确的市场定位、有清晰的发展思路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、有有效的工作措施。同时从字里行间,更读出院班子团结和带领全院职工奋力拼搏、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!

  2008年,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中医院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,这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、在院班子的大力争取下、在全体中医人的团结努力下,中医院建成了标准规范的门诊大楼,也为后来的住院大楼奠定了基础。它大气恢弘、气势磅礴,置身其中,干部职工第一次有了“自豪”的感觉:宽敞而大气的布局、整洁而具有中医特色的文化长廊,让第一次来中医院的任何人都有一种温馨、和谐、不陌生的感觉,各种标示无形中指引你到达所要找到的人和科室。走进大门的瞬间,浓浓的中药味和品种齐全的中药房,让人有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,这难道不是回归本真、崇尚自然、追求中医特色最真实写照吗?作为一个平凡而又朴实的我来说,我喜欢这种氛围,它让人安静、不焦躁、更能忘掉工作中的各种紧迫和烦闷。

  2015年,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一次 《全省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培训》的讲座学习,课余和其它(浠水县、公安县、襄阳市、宜昌市)县市姐妹交流工作心得时,我非常自豪的向她们介绍了我们的中医院和我们的家乡-郧西。因为我知道在二级优秀中医院中能做到我们这样的不多见,我们有环境幽雅、布局合理、设备齐全的十五层外科大楼、内科住院楼也即将全面装修。设施完善的标准化手术室、布局合理的消毒供应中心、全县唯一的司法鉴定所、具有国内前沿技术和设备的眼科中心、人才济济的专业技术队伍,古色古香的中医“三堂一室”,有代表全郧西最有影响力的中医老前辈,有全县最齐全的中药和相应适宜技术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我们的很多治疗技术和效果绝不亚于同级别西医医院,很多种慢性疾病和一些个人不良嗜好的改正和转归都必须依赖中医,因为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最需要的健康问题。

  在20125月召开的医院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上,医院提出的奋斗目标是:要把医院建成一所具有实力、充满活力、人才济济、服务优良、群众信赖、社会认可、政府认同、环境优美、患者满意、质量可靠、省内有名、十堰领先,具有良好发展态势、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传统特色的中医院,让患者、职工、社会满意,让每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同志由衷地感到自豪、光荣与骄傲!目前这个目标正在成为现实。作为中医院的一员,我从内心感到骄傲和自豪!

  • 分享到QQ空间 (责任编辑:郧西卫计局)
最新文章
热点文章
推荐内容